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康复医疗
编号:11680768
骨折病人康复要领
http://www.100md.com 2008年9月27日 《现代护理报》 2008.09.27
     骨折的突出特点是治疗周期比较长,长时间的卧床、牵引、局部钢板和钢针的内固定,石膏、夹板的外固定,使骨折邻近的关节不能活动,影响了局部的血液循环,严重的导致废用性萎缩。因此,如何指导病人进行康复锻炼至关重要。

    骨折固定后功能锻炼重要性

    骨折治疗的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对于功能锻炼,许多骨科病人及家属不理解,也常常不重视。创伤骨科治疗工作最终目的是使受伤部位尽快恢复正常功能。而医疗护理的各项措施都是围绕这个目的进行,无论是整复固定,还是手术治疗,都只是完成了初步的治疗工作,即使骨折愈合,也离受伤肢体功能恢复甚远,要想尽快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多种形式的功能锻炼,才能使病人减少并发症,顺利愈合。有人用“三分治疗,七分锻炼”来形容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可见骨科病人功能锻炼是多么重要。

    功能锻炼目的

, http://www.100md.com     (1)促进消肿,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硬:骨折后,骨折处的软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水肿,使得静脉和淋巴都回流受阻,因而会出现伤肢肿胀,若肿胀不及时消除,可导致相应软组织粘连,甚至变硬。这种粘连可发生在肌肉与肌腱内,肌腱与滑膜间以及关节内,从而影响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造成关节僵硬粘连、活动障碍。通过肌肉主动收缩的功能练习,可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促进血肿吸收,肿胀消退,减少关节液渗出,从而防止因关节本身及软组织粘连所造成的关节僵硬。

    (2)促进骨折愈合:伤肢肌肉的反复舒缩活动,可使骨折纵向挤压力加强,骨折缝隙变小,骨折部更为稳定,可以改善骨折部的营养,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功能练习还可以矫正微小的骨折错位,也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3)促进血液循环: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4)减少并发症:经常活动锻炼,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如骨质疏松,骨折迟缓愈合,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等多种并发症。
, 百拇医药
    骨折病人最佳功能锻炼时间

    合理的功能锻炼不仅可以使病人尽快摆脱病态心理,建立战胜伤病的自信心,还能促进全身及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况,加快伤病愈合时间,促进体力的恢复,以适应今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骨科病人功能锻炼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间的锻炼重点各有侧重。

    (1)早期锻炼:早期的锻炼是指病人受伤后2周以内。这个阶段受伤肢体一般都有肿胀明显、疼痛等症状。骨折断端虽然复位但没有愈合,很不稳定,容易再发生移位。这时锻炼重点应放在肌肉锻炼上。具体做法是:在关节活动的情况下主动地进行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上肢肌肉的锻炼是用力握拳和充分屈伸活动手指,反复交替进行;下肢肌肉的锻炼是收缩和放松股四头肌,用力使踝关节跖屈,背伸及伸屈活动足趾,早期锻炼能促使受伤肢体消肿。

    (2)中期锻炼:中期的锻炼是指病人受伤后3~6周内,这个阶段受伤肢体肿胀逐步消失,骨折处的骨痂已逐步形成或成熟,骨折断端已比较稳定,接近1期临床愈合。这时期应该在保证继续肌肉锻炼的前提下开始做较大幅度的关节活动,以逐步恢复肢体的功能。但要特别提醒注意的是关节活动不能太剧烈,太粗暴,同时要限制各种不利于骨折连接和稳定的活动。
, http://www.100md.com
    (3)后期锻炼:所谓后期是指病人骨折已达1期临床愈合,外固定一般已经去掉,关节活动范围也已经逐渐恢复正常。这阶段锻炼的重点应放在通过肌肉和关节的全面协调锻炼上,逐步全面恢复机体的功能。对于仍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的肌肉和关节,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

    骨折病人功能锻炼要点

    骨折患者复位固定后,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才有利于骨折愈合和修复。而在骨折的修复过程中,只有使肢体关节进行适当的活动,采取动静结合进行功能锻炼才能促进骨折的修复。功能锻炼分为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两种。

    主动锻炼:在锻炼的过程中,发挥骨折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自己锻炼为主。如上肢肱骨干骨折固定后,进行功能锻炼时,应从手指的伸屈和握拳活动开始,逐步加强肌肉的收缩,两星期后进行上、下关节的活动。注意不要让前臂左右摇摆。过度下垂,防止骨折移位及骨不连接。

    被动锻炼:是指骨折病人固定后不能自己有效地进行主动锻炼,必须由医护人员或亲属帮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如因脊髓或周围神经损伤,长期不恰当的外固定或患者惧怕疼痛不敢活动所致的关节僵硬,可进行被动功能练习,如按摩、伸屈关节,动作要轻柔,切忌粗暴,以免发生软组织撕裂伤或骨化性肌炎,影响功能的恢复。
, 百拇医药
    锻炼的方法又可分为持重性和非持重性锻炼。非持重性锻炼指一般在骨折临床愈合前,如指(趾)伸屈等。持重性锻炼指在骨折临床愈合后进行,如上肢捏拿物品、下肢负重行走。有的骨折可在外固定保护下进行,如小腿胫腓骨骨折,行外固定架固定后。即可下地行走锻炼,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功能锻炼注意事项

    骨科病人的功能锻炼是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需要科学指导、严格的管理、周密的安排、认真的实施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功能锻炼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要根据病人的伤病程度、身体素质、治疗方法及伤病的不同阶段,制订出长期的科学锻炼计划。

    (2)功能锻炼应自骨折复位固定后开始,直至骨折愈合,功能恢复到最大程度为止。在骨伤病治疗及康复的过程中,功能锻炼将贯穿始终,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 百拇医药
    (3)功能锻炼以主动练习为主,被动练习为辅。适当的被动练习是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但只有主动锻炼才可防止肌肉萎缩,恢复肌肉的张力以及增加关节的活动度。锻炼要循序渐进,运动强度、运动量、运动时间都要因病制宜,因人而宜。严禁反复强力的被动关节活动,否则不但无益,反而会使关节周围骨化以致丧失活动功能。

    (4)加强重点关节功能锻炼,但也不能忽视相邻的关节,如肱骨髁间骨折,虽然加强肘关节功能锻炼是主要的,但也不能忽视肩关节、腕及手部关节的功能练习。

    (5)随时注意观察病人活动锻炼后身体的各种反应,及时发现问题,随时修正锻炼计划,调整运动量,以求获得最佳效果。

    作者:◇杨淑华, http://www.100md.com